Tim Fan

 

 

风光摄影师

澳洲扫海帮成员

美国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

一个热爱摄影和大自然的自由摄影人,现居悉尼。 2014年正式接触摄影,热衷于风光,尤其是海景拍摄,因为水的形态各异,每次都会有所不同。

拍摄地点包括悉尼周边海岸线,塔斯马尼亚,以及新西兰北岛地貌。作品荣获澳大利亚摄影杂志《Australian Photography Magazine》2017年度风光摄影师殊荣,并在图虫奇迹之镜风光摄影赛第六季中获奖,也多次发表于1X。

图虫:https://tuchong.com/984792/

LOFTER: http://bluephynex.lofter.com

1X: https://1x.com/member/timfa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timfan_photography/

 

 

 

Q1:欢迎Tim老师ღ( ´・ᴗ・` )比心,这个问题我每次都会问,但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您如何与摄影结缘?为什么会喜欢上摄影?

 

 

答:以前一直在明信片上看各种美丽的风光和景点,想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拍出独树一帜的照片。

自从2014 年买了一部单反相机后才算真正意义上接触摄影,加上澳洲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及绚丽风景,也是著名的摄影天堂,这一点也是吸引我爱好摄影的重要因素。

 

 

 

Q2:创作的过程中是否发生过难忘的故事?可以选择具体的作品讲述一下么?

 

 

答:比较难忘的是去年5月去新西兰拍摄的那张魔兽世界”,拍摄这张照片的经历难忘。风光摄影经常会出现计划不如变化的情况,这张照片也是因为原定去拍摄的地点天气恶劣然后改道后一个临时的决定,而且拍摄那天是一直在涨潮。

最后是淌着及腰的水出来的,再晚半小时估计就回不来了,因为最高潮位可以涨到3米以上,整个海滩就会变成一片汪洋。

 

 

Q3:很想知道您通常在哪里取景 拍照地点会选哪里,可以分享一下吗?

 

 

答:因为住在沿海城市悉尼,所以我一般出去拍摄海景的机会比较多。平时使用广角镜居多,所以挑选合适的前景是我选择拍摄地点重要的考虑因素。

如果去拍摄一个新的地点,我通常都会在白天去拍摄点踩点和熟悉地形利用软件或手机应用程序做好计划和查询天气、潮汐,太阳月亮的运动轨迹。

 

 

 

Q4:您对于摄影器材有没有一个热衷追求的过程呢?结合您的拍摄经历,谈谈摄影这些年对器材的看法?

 

 

答:器材是为摄影师的实际需求服务的,首先我都会尽可能利用和发挥好手上现有的器材,而之后对于设备升级的需求是因为具体拍摄过程中遇到相关的技术瓶颈,拍摄效率或易用性等因素,而这个瓶颈是直接和器材性能有关的才会去升级。

我入门的机器是佳能60D,拍摄一般白天的场景没有问题,接触风光摄影后经常拍摄日出日落这种大光比的场景,还有银河星空这类需要高感光度的情况,半幅感光器在暗部和高感的噪点控制上较差,于是升级到了5D3全画幅相机。

后来带着相机去长途徒步露营,除了帐篷睡袋炉灶食物这些露营必须品外还要背上器材,于是机身和重量逐渐也成为了我考量的因素,所以我目前使用索尼的全副微单A7R2。

器材的好坏与照片好坏不能划等号。利用好手上现有的器材并把他发挥出最大效用才是最重要的。

 

 

 

Q5:摄影是记录一个个瞬间,如果说布列松的摄影作品是用“决定性瞬间”来定义的话,您觉得怎样的描述适合您的作品?

 

 

答:摄影是一种记录时间的方式,不同类别的摄影所记录的时间长度不同。街拍和纪实类摄影更注重于捕捉一瞬间的画面,因此非常考验摄影师的洞察力和即时反应度。

而风光摄影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门类,很多时候它是通过慢门曝光来记录一个时间段,并且是在三脚架上完成这个过程的。海景拍摄需要通过慢门来留下水流运动的轨迹,星轨也需要慢门曝光1个小时以上。所以说风光作品可以被定义为决定性时段”

 

 

另外不同于街拍纪实的是风光摄影是需要周密计划的。拍风光需要事先探索地理环境,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然后等待合适的天气,再加上运气,要拍到一张优秀的风光作品有可能需要尝试很多次。所以总结一下我的风光作品就是精心策划的决定性时段“吧。

 

 

 

Q6:有没有很想尝试的风格或主题,但还没拍过?可否透露一下拍摄的计划?

 

 

答:我可能会多涉及拍摄一些环境人像的题材,反应人与自然的互动。今年或许会安排去新西兰拍摄热带雨林。另外无人机航拍也会是我关注的新领域,因为它能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视角

 

图文/Tim Fan

编辑/Maisy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