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意点评公开课


子意

现居 南京

NiSi新锐签约摄影师

Getty签约摄影师

尼康中国签约讲师

CFP签约摄影师

新华社签约摄影师

《焦外》摄影俱乐部创始人,擅长风光及人像摄影

江苏省摄影家协会成员,职业摄影师,数码后期讲师,尼康讲师。

图虫&蜂鸟月赛评委,2013年、2015年POCO实力风光摄影师,2014年腾讯授予80后国内知名摄影师,国内几大摄影平台热门推荐摄影师,几年内发表400余组摄影作品。

《摄影之友》《摄影旅游》《山东画报》《咔啪》《新旅行》《航空画报》《旅游新报》等国内多家知名媒体杂志刊物约稿及合作。

图虫:子意

ZCOOL站酷:摄影师子意

 

 

 

作品一:守望灯塔

守望灯塔

▲作者:BX

 

守望灯塔调整后

▲子意老师调整

 

片子的结果来看,整体是比较灰,参数显示作者使用5D3+24-105mm,可惜把光圈缩小到22。也许作者当时快门速度减不下来,为了延长曝光缩小光圈。

 

不过实际贡献比较小,对于画质的影响还是会比较大!所以我们整体可以看到现在这张片子的黑白处理,没有单通道分别去调整,那么就显得更毁了。

 

非RAW档能调整的空间比较有限,我调整的思路是将四周进行压暗,加强中间灯塔的对比度,第一眼看上去以后就被抓到了灯塔这个位置。

 

无论是我们的前期拍摄还是我们的后期处理。其实你要呈现的就是第一眼打动你的物体,或者说主体!将其第一眼传递给你的观众,我想这就是你表达到位的一个表现。

 

▲作者:BX

 

▲子意老师调整

 

和上图结果还是一样,原片比较灰!

 

那么建议大家在调整黑白的时候一定要分通道去调。我是不太舍得处理成黑白,因为我觉得那么多绚丽的色彩,将它去除掉是挺可惜。

 

我们处理黑白先把色彩校正,再通过校正完的结果分通道调整明度。建议大家使用Lightroom的HSL调整有黑白的模式,切换过去分别对每个不同的通道进行调整明度。

 

片子有轻微晃动,三脚架不稳看到部分重影。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图片传输的压缩,另一方面可能脚架不稳导致轻微晃动影像不够锐利。

 

▲作者:BX

 

▲子意老师调整

 

前期拍摄由于前景led灯亮度比较高,色温比较夸张。相机对这种灯光是极其容易色彩溢出,控制曝光会比较艰难。

 

同一个地方这张是完全等到天黑透以后再去拍摄,不太合适!原片天空已经完全黑透,黑色的情况下天空没有任何层次,水面和地面的背光面也没有层次,高光部分又容易过曝溢出。

 

片子容易显得苍白,我觉得三张片子最佳的时机应该是在你前面两张之后。在这张片子之间天空微微亮,再去拍摄。

 

Led灯不容易过曝,也不容易溢出,你应该能够正好拿下这个光比。作者只提供了jpg进行调整,调整的空间也非常非常有限!

 

降低高光部分的亮度,阴影部分再提亮一些,并且在拍摄的时候希望得到像目前这个结果——天空是蓝色的,而不是漆黑一片。

 

这张片子应该最大的问题在于如果你能够把握好最佳的时机。这张片子的构图要比前两张精彩很多,因为有曲线明暗变化,并且倒影的纹理也要比上两张要好很多。

 

作品二: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

▲作者:Maple ZD

 

 

国家大剧院-子意老师调整

▲子意老师调整

 

低饱和冷色调去表现的空旷上处理得比较好,添加的月亮也非常好,填补天空的空白。

 

增加这个金属的对比度和锐度,技术感更强烈一些。并且把中间由于欠曝的原因显得比较淡,将这部分的亮度提升,色彩融合相近。

 

中间欠曝的原因色彩特别淡,倒影部分前景也是比较暗,适当提亮。

 

关于月亮叠加,应该注意月亮的亮度周边有一道光晕。这类场景建议不要使用圆形月亮,使用弯月比例稍微小一点,按照广角的变形的方式做适当的拉伸放到右上方。

 

因为现在两个亮度都比较饱满的物体,月亮的比例较大,加在这个位置显得留空的位置稍微少了一些。

 

作品三:我和我的小伙伴

 

下面三张是人像的片子。关于人像的拍摄不建议去使用机顶闪光灯。因为正面补光会将人物的所有立体轮廓全部打平。我们可以看到人物背后就会有一道很深的阴影,这样我们会感觉整个背景都是贴上面,无立体感。

 

 

我和我的小伙伴1

▲作者:Sun

 

我在拍夜景的时候会尽量少使用闪光灯或者使用比较微弱的闪光灯进行去补光,这样的话不会破坏夜景氛围。你能通过这个相机本身的感光或者曝光,使用大光圈配合高感光度的方式去曝光。

 

 

我和我的小伙伴2

▲作者:Sun

 

拍摄的时候不要选择完全黑透的时机去拍摄!!!

 

为什么不建议去使用机顶闪光灯?或者不建议在晚上使用太强的补光光源去拍人像的原因就是:你的灯光能照射的范围非常有限,最多可能也就是10米、20米、30米,背后一定是漆黑一片。

 

现在我们看到了两张其实不太适合我们去拍全黑的夜景。如果拍星空人像找一个光污染比较少的地方,通过长曝出人影的轮廓。

 

 

▲作者:Sun

 

人像前景应用不太合适。

 

如果前景是虚的,遮掉了脸上的一部分,柔和的色块能叠在人物上。这样的前景是用的比较好!可惜现在作者完全堵住人物的脸!这样的人像拍摄是特别不合适的!

 

 

作品四:海景拍摄

 

▲作者:William

 

逆光海景,非常有意思,也非常巧妙。

 

无论我们怎么去控光,天空太阳部分,尤其太阳高挂特别容易过曝!拍摄非常巧妙地利用石头挡住太阳的位置,并且留了一部分。露出一些光影表现出这种光感,又不会有大面积过曝。

 

在前景部分依然有光源照在海浪上,有一部分在阴影里面,光影变化比较微妙。不足的地方使用的是HDR手法,将这个天空和水面以及石头的光影进行融合,过渡的边缘有很明显的黑影。

 

HDR的处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并且在锐化或者后期处理石头的边缘有一道很明显的亮边,看来是非常不舒服的。

 

▲子意老师调整

 

我调整完以后的结果,石头作为主体,海浪是一个虚影,那么一定要将石头的精彩的光影和色彩都呈现出来。HDR的技法,他会让我们画面细节比较丰富,同时也会让我们的片子显得比较灰,而且没有立体空间。我们在处理的时候,一定要通过手动的方式在对局部进行光影和色彩的调整。

 

将两个石头的边缘轮廓和边缘光的部分的亮度都做了调整,让其具有阳光穿透或者阳光照亮的效果。

 

有朋友可能看到右石头的白边明显被去除了一部分,分享一个小技巧使用仿制图章的叠加模式,然后从边缘去取样,取完样以后把边缘色彩和亮度叠到发亮的白边上,就能够很轻松地通过仿制图章把白边给去掉。

 

这样的白边后期处理大量的HDR或者大量的反差增强以及锐化,都有可能产生过度的黑边和白边。

 

色彩的处理上增加了暖光的饱和度,在暖光的部分减少了冷色,就是在黄色里面,通过可选颜色减少青色,让其更纯粹一些。蓝色部分往红的方向再调整一下,并且把暗部也偏蓝的处理,最后将蓝色的饱和度削减下来。

 

视觉语言里面饱和度越高的,将优先被我们的视觉神经所捕捉到,亮度比较高的也会优先被捕捉到。我们需要第一眼呈现给观众的亮度提高,让其的饱和度提高,为了制造空间感或者把其他部分削弱,我就要适当的减少并不想优先表现给观众的其他元素。

 

蓝色的饱和度进行降低,保留黄色的饱和度,或者适当的增加的黄色和红色的饱和度。如果说两个饱和度都比较强出问题,冷色和暖色都特别抢眼,那么画面就会显得比较乱。

 

▲作者:William

 

整体的光控非常棒,天空所有细节保留得非常完整,海浪线条处理得非常棒,通过快门速度的控制,恰巧的将前景线条处理得非常丰富。

 

远处的这个霞光是非常精彩,原片上稍微弱化,右侧石头的部分肌理跟海浪形成冲击感!硬质的石头肌理和海浪软质表现更强的进行对比,后期一定要再次提亮石头部分。

 

▲子意老师调整

 

首先会增强远处霞光的色彩,暖色的部分饱和度适当增加,右侧礁石上也有一些暖色的色彩进行增强,并且将饱和度提高和明度适当提高,把色彩突出和表现出来。亮度进行增强,对比度增强,质感凸显出来,跟冷色的海水形成对比。适当地增加海水的青色。

 

最后我还是发现这张片子有一个问题,天空上半部分的光虽然压得很深沉,但是在前期控光稍微欠了一些,中间有几个部分是有过曝的现象。这样过曝的现象的区域是在后期无法将它调整回来。为了让这个画面的啊可看性更强,适当将上半部分的云彩径向模糊,也就是模拟慢慢的运动的效果。

 

正好将云的运动方向和水面的运动方向呼应,片子的动感就更具对称性。处理完的片子相对要更柔和,色彩更丰富,对比也要更强烈,层次也会更丰富。

 

作品五:夜景月色

 

▲作者:William

 

喜欢对比的朋友点开图片,左划右划,就能看到上一张下一张对比两张片子,处理前后的区别。叠加了月亮,大家在月亮处理的比例要适当的注意,中焦和广角和长焦呢带来的透视变化会完全不一样,根据不同的焦段月亮的比例也会有不同的差别

 

 

▲子意老师调整

 

这张处理的不像前面那张月亮,作者使用滤色叠加的方式就直接将月亮叠上,背景是过曝的背景,月亮使用滤色的叠加模式,不能很好地过滤掉背景色进行及叠加。处理月亮的时候,如果做选区或者背景的话,适当的向内部去抠掉白边,不能保留月亮的黑边,否则月亮的边缘会非常明显,并且非常扎眼。

 

再说一下光影的调整,作者渐变滤镜应用不到位,天空上半部分还是有明显过曝的现象。现在问题就是天空还有些过曝,地面建筑的部分又欠曝。

 

尽管可以通过后期适当调整,但对于地面的建筑的层次出现大量的杂质和颗粒,会显得片子并不像我们前期光控的那样显得干净通透

 

 

作品六:光影流动

 

光影流动

▲作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风光拍摄中,夜幕时分的拍摄一定是色彩最丰富,光比也是最小的一个时机。哪怕你没有特别熟练的技巧,你依然能拍出精彩的片子!

 

如果刚接触风光摄影的朋友,一定要尝试去寻找夜幕时分的环境拍摄时机,并且掌控这个时机。因为这样的时机并不需要你太强的技巧,也不需要太熟练的后期技巧。

 

许多人在问我ND减光镜和GND渐变镜哪个更实用,我一定告诉渐变会更实用。我们平常拍摄中,只要天微亮天地之间就一定有光比,除非你不打算拍天空。

 

经常出行带队有许多影友问我是不是这时候就可以把渐变镜取走?那我一定会告诉他:“从您第一张片子开始一直到最后一张,只要你画面里面有天空,你就一直要保持压暗天空,这样才能够平衡天地的光比,在这个基础上你能够更熟练的就通过不同的渐变去调整天空的光亮。

 

片子有几个问题。第一,片子的拍摄过于饱满,背景部分拍摄主体为建筑。建筑后面留的空间比较少,给我们感觉会比较闷,前景路灯杆把建筑部分遮挡。挺破坏主体建筑的结构建议拍摄绕开。

 

要绕开这个路灯需要更广的镜头,这张片子前景有车流的轨迹。车轨在我们夜景拍摄里形成非常漂亮、绚丽的线条。

 

另一个问题是这张片子水平没有摆直,建筑有比较明显的倾斜的现象。

 

 

▲子意老师调整

 

最后,后期的问题!拍夜景的片子色彩会比较奇怪,多数是因为我们在后期的时候没校正白平衡。如果我们将白平衡找好,片子的色彩一定会非常绚丽!因为我们基本上的户外的人造光源都是偏暖光,而在这个时机实际天空一定是冷色,明显的冷暖对比!如果你的整体的片子都是暖色的,说明你的色温的值肯定是不对的。

 

校正白平衡技巧分享:Lightroom或者Adobe Camera Raw有白平衡的吸管。这种带有水泥建筑,比如水泥路面或者水泥高架桥,只需要将吸管吸在路面或者桥梁上。因为这些基本上是灰色的建筑材料,能够很好的校准现场白平衡。

 

 

作品七:夕阳红

 

▲作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落日像个圆形鸭蛋,这个状态非常漂亮,但是要注意绚丽的天空和云彩,一定是背景的身份。拍任何一个画面一定是要寻找强而有力的主体,要不然光拍出绚丽的云彩,会觉得这是没有目标性的拍摄

 

 

▲子意老师调整

 

这张片子左侧的建筑和远处的建筑是比较明显的主体,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控光不到位,所有的建筑完全是黑色!没有什么细节,尽管尽力去提亮,但全是噪点和颗粒。

 

那么在这样的光控下,如果你能掌握亮度蒙版或者HDR手法应该能够更轻松地表现画面。

 

 

作品八:朝颜

 

▲作者: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生态类片子——牵牛花,拍摄的美感并不是太好,虽然背景选择纯色的背景,还有屋檐一角和纵横交错的电线。

 

不足之处前面一根藤条,完全挡住、切割使得画面并不完整,美感就不够了。建议多保留屋顶的元素,让他更清晰一些,因为有蓝天做背景,画面整体的元素多一些,或者画幅再大一些可能效果会更好。

 

 

▲作者:斌

 

▲子意老师调整

 

适当的将背景压暗了一些,因为边缘它比较亮,背景也是虚化的,那么就会显得左右两边的绿色的亮度比较扎眼。建议在这样的片子里面,适当的后期将背景稍微压暗,花卉主体能够更加突出一些。

 

 

作品九:远山

 

▲作者:董明 Max Vision

 

作者的处理已经非常好,层次已经非常丰富,从画面的内容来看,除了右上角天空云层的部分显得稍脏,也许是后期某些处理不到位,显得有些脏。

 

其他层次的都已经很不错了,我做了一些延伸性的处理,可以想象现场一定是有阳光光照!因为从山峰的左侧的这个山体上能看到有一些暖色的光源,由于光照比较强,暖光就比较淡。再加上白平衡的原因,暖色的色彩就更加淡了一些。

 

▲子意老师调整

 

这样的这个状态下,刻意通过后期的方式,主观增加冷暖色,让暖光部分更加强烈一些,画面更具看点。

 

处理的方法是通过Photoshop,然后对高光部分增加色温,增加曲线里红色通道的亮度和降低蓝色通道的亮度,整体上就会偏暖黄色。画面中的植物有了一一道暖暖的光色,整体的色彩就会显得更加的丰富。最后在适当的降低冷色的饱和度,画面以暖色为主调。

 

 

作品十:静候

 

▲作者:方人二

 

这张片子特别适合使用反向渐变镜,也就是天空中间部分太阳的部分特别亮,上面和下面反而亮度是不足的。

 

那么这个片子从白平衡的处理上偏洋红多了一些,画面的想象应该偏暖黄色更多一些,所以重新调整色彩,色彩往黄色和红色上面偏。

 

 

▲子意老师调整

 

水和天空的层次稍微少了一些,那么重点就应该是中间的这个山体的层次,所以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将中间山体露出来,或者前期拍摄就让其多曝,然后适当的去压暗。

 

作品十一:拥抱

 

▲作者:方人二

 

浪丝是柔性的肌理,使用一些硬性的:礁石、枯树,画面产生对比。

 

图片压缩的原因导致杂色比较多,前期曝光不到位,后期处理以后显得画质降低比较严重。

 

拍摄这样的题材,可以去使用景深合成,如果远处有山或者远处的浪,它的形体会更好。通过对前景枯树区域对焦拍一张,然后对远景对焦拍照,将两张后期叠加,能保证远处和前景都保证它是清晰!

 

 

作品十二:建筑

 

▲作者:方人二

 

建筑的片子,天空云层的线条非常漂亮,建筑处理得比较到位。如果需要调整建议把建筑适当提亮,把对比度降低一些,把阴影做一些提升,也就是让建筑的这个光明显得更加柔和一些。

 

从构图来讲,目前这个建筑的比例显得有些大,前景微少了一些,拍摄时往后退5、6步,整体效果会更好。

 

如果遇到退无可退的状态,建议大家去尝试接片的方式,应该能更好地将建筑和建筑周边的环境都完全表现下来。

 

留意到了右边的树木,这个线条在画面里点缀会非常精彩,所以右侧能多留一些,效果会更好。

 

 

作品十二:白鹭洲公园

 

▲作者:光脚的猫

 

其实处理得已经比较到位,中间部分的亮度稍微高了一些,如果能再降一点效果会更好。

 

前期拍摄有过曝的现象,画面中上半部分有出现杂色和断层的现象,宽容度不足以支撑这么大强度的调整。建议适当的把天空欠曝,把下半部分来提亮。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后期技法的熟练度,自己去决定曝光方式。

 

▲子意老师调整

 

这张片子有两套水印文字,不太建议!很容易分散画面,所以尽可能保证我们画面里的水印只有一套。

 

断层、杂色的现象,后期改善小技巧分享:如果是纯色的天空,像现在这样的状态,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图层复制一份,对天空部分做高斯模糊,会变成一个非常柔和过度。

 

 

作品十三:人像

 

▲作者:光脚的猫

 

我在许多课程里面强调过一个问题,如果我们想调出特别的色调,注意千万不要使用白平衡来进行色调的调整。因为白平衡会对整体画面进行偏移和调整,产生偏色的现象!

 

这张整体偏洋红,在白平衡找到标准以后,再对局部进行色彩的偏移,比如对暗部或亮度进行色彩的偏移保留中间调可以接受的只是有局部的色彩显得比较独特,那么这才能带给我们色调的感受

 

▲子意老师调整

 

还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拍摄脸部的比例比较大的人物,我们使用大光圈的镜头,要将焦点放在离我们镜头更近的那只眼睛上面。

 

现在这张片子焦点是在左侧,整体的人物呈现并不是很清晰。

 

 

作品十四:逆光人像

 

▲作者:光脚的猫

 

这个问题还是双重水印。由于是逆光的拍摄,在人像的拍摄里逆光背景是很容易过曝的,这也是非常正常的,那么在这样的状态下,呢如果你无法将天空中拿下来,那么建议你就减少天空的比例,尽可能让苍白的部分少留一些。

 

逆光或者冲光技巧,大家可以多尝试一下。光源点进入我们镜头不同的比例和位置的时候,在画面中泛光的范围会各自不同。我们可以巧妙地通过这样的发光的关系去体亮人物的脸部,通过压光的方式可以去体亮人物的脸部,就可以不用使用反光板或者闪光灯的方式进行去补光,可以适当的欠曝一些拍人像。

 

效果很诱人,非常明显的表现出光感的氛围。

 

 

作品十五:夜幕之下

 

▲作者:卡西莫多

 

其实控光已经做得非常好,已经将高光部分恢复了,能保证亮部暗部的细节已经非常不错。

 

画面的构图元素来,左上角和左下角的这两段其实有些多余,能够找到更好的前景,这张片子可能会更精彩。或者视角是不是能更广,围栏部分更好的表现进来,我觉得这张片子的前景会更精彩。

 

▲子意老师调整

 

夜景拍摄时机的问题,如果再早一点,天空会更透一些,我将所有冷色的部分提亮了它的亮度,并且让其冷得更纯粹一些。适当压暗暖光的亮度,画面中的冷暖会更加浓烈。

 

 

作品十六:潺潺流水

 

▲作者:卡西莫多

 

慢门流水,片子最大的问题在于画面太分散,就是没有着眼点。画面中的看点不足,可以在前景的石头上放一片形态比较好的红色的枫叶、红色的树叶,能够很好的点缀或者压住画面。现在看来除了左下角的小草丛,其他地方可看性相对较少了一些。

 

图片/耐司影友征集

点评/子意 编辑/Maisy L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