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摄影师武林,2020年的11月份我拿到了NiSi历史上的第一只镜头,NiSi 15mm F/4 十字星芒超广角全画幅镜头。在为期近一个多月的时间内,我将以我实战拍摄的角度,全面的对这只镜头进行测评使用,测评从七个方面进行,看看这只镜头是否满足我对于风光摄影的诉求。

 

1、成像质量

 

首先,拿到这只镜头我第一个关心的就是画质,画质是一只镜头的光学核心,也是衡量这只镜头的最重要的因素,在这里我通过实战拍摄来与大家分享这只镜头的光学素质。拍摄地点选择在北京的地标建筑故宫角楼。 因为受制于微信大小的限制,这张照片的规格是宽3000像素,同时我也将原始大图放在网盘的链接中供大家下载放大看细节。

 

NiSi 15mm F/4、F11、121S V6 支架+ND64+1.2*2中灰软渐变

 

因为这只镜头是纯手动对焦镜头,我将对焦点选择在了角楼的建筑物上,通过实时取景放大,转动对焦环进行对焦,通过实践拍摄,我能清晰的感受到这只镜头的中心画质锐度表现非常不错,再返回来看这只镜头的数据,发现竟然使用两片低色散镜片,可以有效解决一般镜头产生的色散问题。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细节的表现,现在我将图片进行100%、200%放大,方便大家观察建筑与天空交接处的细节,让大家对画质有更好的客观认识。

 

100% 放大

 

200% 放大

上述的照片是经过后期制作后的成片,也许大家可能会认为我通过后期的方式加强了画质细节的表现,为了更加的客观公正,我将拍摄时的RAW格式未经过任何调整,直接在ACR中打开,然后导出。

 

为了便于大家观察细节的表现,我还是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RAW格式在ACR中直接导出,进行100%、200%放大。

 

100% 放大

 

200% 放大

 

通过上述的案例测试,我认为这只镜头的画质表现非常不错,中心画质在未经过任何后期加工的前提下,锐利清晰。镜头的光学素质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MTF曲线,说实话,我对这个曲线并不感兴趣,最重要的还是看实际拍摄画质的表现,喜欢研究数据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只镜头在F4、F8、F11的曲线。说实话,我对这个曲线数据不感兴趣。

 

 

2、边缘画质

 

画面的中心呈现质量一般都比较好,但是边缘画质更是考验一个镜头素质的重要标准,这个场景前后空间交替,建筑的分布不在同一个平面上,接下来我们来截取中心部分以及边缘部分。

 

 

照片在后期调整时,仅仅是曝光以及色彩上的调整,没有做任何纹理、清晰度、对比度的调整。

 

画面中心从上到下

 

 

画面边缘从上到下

 

 

3、光学暗角

 

光学素质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是镜头的暗角表现,特别是广角镜头,一般都带有桶形畸变的同时还带有暗角的出现,接下来请看实际拍摄案例。这张照片我也是RAW通过ACR直接打开,仅仅做了曝光+0.55的处理,其余没有动任何参数,因为这是一只纯手动的镜头,无法获取数据,所以在ACR中的光学矫正中,没有这个镜头的信息。

 

 

盯着上图画面仔细观察,画面的右下角左下角还是能轻微的感受到暗角的存在,不过对于15mm的广角镜头,这个表现已经是可圈可点。在后期处理时,在影调与色彩上进行调整,找到当时肉眼所见的感受。

 

 

4、夜景星芒测试

 

我在之前详细的写过一篇文章,来介绍星芒的拍摄技巧。

① 强光源:强光源最好是点状强点光源,这样会更容出现星芒

② 小光圈:光圈越小,拍摄出星芒的效果会更好,越锐利,越清晰

③ 半遮半挡:面对强光源,并且面积相对大一些的时候,比如大太阳,这个时候即使是广角镜头、小光圈也需要进行遮挡,会更容易出现星芒的效果。(半遮半挡更适用于拍摄太阳题材的星芒,对于夜景灯光,不需要半遮半挡)

④ 广角镜头:一般来说,广角镜头在拍摄太阳题材的星芒,比长焦镜头更容出现好的太阳星芒效果。请注意:我说的是太阳题材的星芒。

 

NiSi 15mm F/4、F4、190S

 

这次同样,我也将通过实践案例的拍摄来进行测试。我将镜头的光圈开到最大F4然后进行了第一次拍摄,星芒的表现不错。因为这只镜头的叶片是10片,偶数星芒会重合,所以星芒数量为10个。

 

NiSi 15mm F/4、F4、3.2S V6 支架+SoftGND16四档软渐变

 

选取画面中的一个局部进行放大100%,为了更好的观察不同光圈的夜景星芒效果,我将画面裁切只保留有星芒的部分来进行对比。通过实践对比,我个人更倾向于F8、F11的星芒表现,在这里让我不得不提一下这只镜头最大光圈F4的星芒表现,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有如此的表现,已经非常不错了。

 

F/4

 

F/5.6

 

F/8

 

F/11

 

F/16

 

F/22

 

5、逆光星芒测试

 

日落前都是拍摄太阳星芒非常好的时间段,这测试我将选择从树木中的空隙来进行拍摄。这次都是在相机内设置了JPG格式,直接通过JPG来进行对比,因为我大部分的器材都是佳能,我身边能匹配的广角就是这只佳能EF 16-35mm f/2.8L II USM镜头(缩写16-35 2代),我将通过同一个场景来进行对比测试,机位不变,改变的只是镜头,一个使用15mm拍摄,一个使用16mm拍摄,这次测试拍摄都是赤裸镜头拍摄,也没有使用遮光罩。

 

   两只镜头对同一个场景的测试

 

每一组对比图中上面为测试镜头15mm拍摄,下面为佳能16mm拍摄

 


F4的对比

 


F5.6的对比

 


F8的对比

 


F11的对比

 


F16的对比

 

F22的对比

 

我相信通过这组对比测试,大家对这只镜头逆光星芒的表现有了更好的认识,NiSi 15mm这只镜头在F4的星芒表现相对突出一些,从光圈F8开始,佳能这只16-35 F2.8 二代镜头的星芒要更细长。

 

6、畸变控制能力

 

建筑一般都是横平竖直,所以很容易看出画面四周的畸变控制,这次的测试我选择中国古建筑,在拍摄时,将机位尽可能的升高,在这个基础上,观察墙体以及画面边缘的线条是否发生了歪斜。这张照片同样是RAW格式拍摄直接在ACR中打开,仅仅做了曝光和色彩上的调整,没有矫正任何透视关系。门上的圆形扶手,处在画面边缘的已经发生拉伸的变形,越靠近镜头边缘的圆形扶手,变形越明显,但是对于广角镜头,有过实践拍摄经验的朋友都知道,这属于正常现场,并且看这个拉伸的变形,完全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这个时候我们再来看这只镜头的数据,发现竟然使用了一片非球面光学玻璃镜片,这对于控制画面的畸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边缘画质上,门上的圆形扶手,处在画面边缘的已经发生拉伸的变形,越靠近镜头边缘的圆形扶手,变形越明显,但是对于广角镜头,有过实践拍摄经验的朋友都知道,对于15mm左右的镜头基本上都有这个情况,并且看这个拉伸的变形,完全处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7、品质把控

 

拿到手的第一感觉,沉甸甸的金属分量感,但是实际的重量只有470g,携带方便。外观造型有点类似复古设计,做工扎实紧凑,细节把控。

 

 

 

以上是我对这只镜头的感受,售价小于3K能有如此的表现。

 

 

图文/武林

 编辑/Ell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