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闭眼缄默
现居西安
职业风光摄影师
飞图映像联合创始人
飞图映像首席讲师及导师
4月份收到NiSi寄来的这只15mm F4镜头,到现在为止已经使用4个月,期间去了大海道、新疆伊犁、坝上、年宝玉则等地,用这只镜头拍摄了一些作品,希望能让大家对这只镜头有一定的了解,以及一些拍摄技巧有所借鉴。
首先说明一下,这并非是一篇测评文章,因为在这之前已经出过一篇测评文章,所以,关于这只镜头的参数特性等等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本篇更多的是用这只镜头拍摄的作品以及一切拍摄思维及技术的分享。
01
大海道
先从大海道拍摄的作品开始。
上图是我使用NiSi 15mm F4第一张拍摄的照片,很多人去了大海道却找不到这个机位,是的,如果是靠肉眼寻找,你肯定找不到,因为,这是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拍摄的接片。
通常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接片一定是在一个非常开阔的地方接片,来体现整个场景的宏大,但实际上,使用超广角进行接片,会让你得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空间结构,这来自于超广角的透视变形能力。
这种凹陷式(侵蚀地貌形成的凹陷或缝隙)的场景在大海道非常多,这种地形让接片变得简单,同时会让狭窄的凹洞变得宏大而开阔,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洞口处的两个石笋吸引了我,单张15mm横拍却无法让石笋表现完整,所以选择竖拍横向接片,在接片时要尽量让他们表现的完整。
同时这个逆光的场景,用石笋将太阳遮挡一部分,就会露出非常漂亮的星芒。
注意因为是逆光场景,如果想要得到良好的画质,最好建议使用包围曝光,下图中黄色框内的就是所拍摄的原图,3X6组总共18张进行HDR全景合成。
在后期的处理上,很多人貌似得到一张高动态的HDR照片后,就直接在原片上最多拉拉高光阴影,而我在后期的调整中,我在生成了一张高动态HDR照片后,又使用这张照片生成两张明暗不同的照片来调整影调,让光线过渡更为柔顺自然而又具备质感。
类似的场景还有下图这张,也是包围曝光加接片,现实场景从画面左侧到右侧,是一个平直的180度的场景,但是使用NiSi 15mm F4来接片,让原本平直的场景,变得极具包围感和纵深感。
下图则是典型的低机位近景与远景呼应构图,注意寻找前景石头比较密集,个体形态突出的作为前景体现,同时注意远景位置。
特别提示:当时是个光板天,所以天空的位置不必过多的考虑,只需要考虑地面整个场景的结构。镜头适当下俯,让远景尽量处于广角顶端边缘,这会让远景因为镜头边缘变形而被拉的更长,避免低机位广角造成的远景变小。
前期对近景和远山分别对焦,后期双焦点景深合成,尽可能最大化强调前景质感和纹理,原片是个光板天,后期改变天空色彩。如下图:
下图这张与上面那张的构图结构类似,拍摄方法相同,只是天色因为沙尘的原因,显得天比较灰蒙,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黑白,只要突出影调和明暗反差就可以,而不必为调色再伤头脑。
02
新疆伊犁
唐布拉的野生郁金香
野郁金香在新疆伊犁境内开的范围比较大,那拉提和唐布拉开放的更多一些,不过这种花株比较低矮,平均高度在10-15公分左右,甚至这些花比周围的草丛还要低,这就为构图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如果用广角拍摄,突出花朵只能用很低的机位,但过低的机位会造成中景拥堵和远景的缺失,从而失去了空间感,好在我在一片斜坡上发现了这从相对比较高的郁金香,避免了上述的矛盾。
所以我们在拍摄一些比较低矮的花种时,最好寻找下坡,或者地势相对平坦的,避免上坡的位置。来照顾整个画面的空间感。
当时天空是个光板天,但好在NiSi 15mm F4镜头强大的星芒表现能力弥补了光板天的不足,他对高光范围的收敛能力非常强,如果换做其他一只镜头,太阳高光处我估计就是一片白色溢出了。
拍摄时,仍然采用了多焦点拍摄后期进行合成,因为有风,花朵总是晃动,如果快门速度不够,花肯定都会虚掉,所以这张照片,针对花我使用了F8的光圈,ISO400,让快门速度尽可能的高,针对前景的花拍摄了5张不同对焦点的照片,但是拍摄到远景的时候,就无所谓快门速度了,那我就使用ISO250,F11的光圈,尽可能的让星芒显得更为锐利,对远处山体对焦,拍摄明暗两张来保证天空细节。后期进行了焦点合成和曝光合成,所以最终大家看到的参数是天空的参数。
注意:拍星芒时,一定要在远山对太阳有一定遮挡的时候拍摄效果才会更好,如果太阳完全跃升于山体之上,星芒的表现或许会差很多,还有一点,一定要保证你的镜头的干净,如果有脏点,镜头上的星芒也会显得脏乱,甚至出现很多杂乱的炫光。
后期进行合成的时候,因为花朵晃动的原因,自动景深合成肯定是不行的,花朵会有重影,所以只能手动蒙版来进行合成。
03
果子沟大桥
一直很犹豫是否将这张照片给大家分享,因为这一张的星空部分与地面部分是不同镜头分开拍摄的,地面部分是NiSi 15mm F4拍摄,而星空部分是其他镜头拍摄,等于这张我是用了创意合成,但是我又特别想跟大家分享这个地面,这个角度的果子沟大桥很少有人拍,以前我拍摄数次,都是这个角度拍摄的。
而这次不再满足于总是同一角度,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角度。
我们头一天踩好点,发现了这个角度的果子沟大桥,第二天凌晨4点,开车绕到这个机位的山脚下,徒步40多分钟爬上一个非常陡的斜坡.拍摄时天空几乎全黑,只有偶尔从大桥上驶过的汽车,将大桥照亮,拍摄这个时,用NiSi 15mm F4最大光圈F4,连续拍摄了很多张,后期进行堆栈。
放大图片看远处车灯形成的星芒,令人咋舌的是,即便是F4的光圈,星芒仍然锐不可挡!
04
坝上
绝大多数的野花,都不会太高太大,当我们既想要表现花朵的张力与质感,还要兼顾宽阔的场景,超广角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在实际拍摄中,主体的选择,机位的高低,距离花朵的远近,具体应该如何操作?
我们都知道超广角距离物体越近,近景的张力就越强,即便很细小的花朵,也会被体现的很大,上图的高山紫菀,大多数个体的花朵在2-3公分,在近距离的体现下,越靠近镜头,张力越大,而NiSi 15mm F4的最近对焦距离为20公分,可以让我们尽可能近的靠近被摄物体。
上图又是一个光板天,那就继续用星芒来弥补天空细节的不足吧。
当然,如此近距离的拍摄,势必会让远处景深缺乏,所以焦点合成是必须的,通常需要4-5个对焦点,后期通过手动蒙版合成。
- 花株低矮,同时也不够繁密,花瓣为平面的花朵,横构图低机位的缺点。
- 花朵张力降低,多余空间过多造成花朵不集中,中景空间感不够.天空面积过少。
例如下图:
以上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方案:
- 采用同焦段竖机位构图俯拍,距离花朵更近,省略其他过多的空间,让花朵占据前景空间,同时适当调高机位,提高画面中景空间感.而俯拍让花朵正面几乎正对镜头,画面张力完整.也兼顾了远处天空的空间。
- 拍摄这张时,我尝试突破NiSi 15mm F4 20公分最近对焦距离的限制,最近的花朵几乎距离镜头只有15公分,虽然最近处的有一点虚,但是让整体前景的花朵显得更大更为突出。
当然,如果前景的花朵密集而丰满,横构图也会有很不错的表现。
又见星芒,这回并没有可以寻找太近的前景,而是较远距离的两棵树作为框架来进行构图。
05
年宝玉则
原本想要这次测试NiSi 15mm F4的星空表现,在我预想里,NiSi 15mm F4有如神助的星芒表现,很有可能会让星空中比较亮的星星也拍出星芒来,因为我之前用哈苏的一只镜头同样是F4的镜头拍摄过,不过两者之间的价格几乎相差了10倍,注意看下图中最亮的那颗星。
但这次一路上天气不给力,等到可以拍到星空的时候,光污染已经很大,无奈之下,用NiSi 15mm F4拍了下图这张带有星空的场景,因为当时仍然有月亮,所以并没有用很高的IS0,希望下次有机会,可以试试这只镜头的星空表现。
看来,还要在下一次的拍摄时,再测试这只镜头拍摄星空的能力了,请大家拭目以待!
图文/闭眼缄默
编辑/Emily